先上绕组排列图:
自己做的骨架,这样比成品的骨架节约1mm左右的窗口空间。
标好左端和右端,上架 ![]() 先用一层黄蜡绸打底
再垫一层电缆纸(0.08),并用青壳纸做好防塌边 ![]() 固定好第一个线头-“X“
第一层绕制完成134匝
第二层绕制133.5匝,注意第一层在另外一面结束,这样层间垫纸的搭头就每层对称,否则全部将搭头放在一边,最终线包的这个位置就太鼓了,不美观 第三层绕制133.5匝,X-Y的第一段绕制完成共401匝
用电缆纸将线头包好,引到线包外,并标记号-“A” X-Y第一段绕好后,先包一层黄蜡绸,然后再包一层电缆纸,再绕制下一段。 绕制U-V第一段,共115匝,采用0.25线,疏绕,整个线包共4段并联 采用反绕,整个线包调转180度,从右端开始绕,起绕段标记为“V”
线头用电缆纸包好后,引到右端,并标记为“U”
用一层黄蜡绸包好 ![]() 绕制次级0-4欧第一段(76匝,0.55,正绕),线包重新调转180度,左端在左 先垫好一层电缆纸,两边做好防塌边
一层刚好绕制了76匝
线头用电缆纸包好后,引到左侧
#p#分页标题#e#
用一层电缆纸包好 ![]() 次级4-8欧(第一段),37匝,0.55线径,疏绕 ![]() 阴极V-W第一段(0.25线径,115匝,疏绕) ![]() 初级Y-Z第一段(0.31线径,133匝*3)
出头标记为“F” ![]() 阴极V-W第二段(0.25线径,115匝,疏绕) ![]() 次级0-4欧第二段(0.55线径,76匝)
次级4-8欧第二段(0.55线径,37匝,疏绕) ![]() 连接初级X-Y的第一和第二段(133匝+71匝),两个A标记的头相连 去掉漆层,相互缴合
上锡
用电缆纸包好,固定
第二段的第一层绕制133匝,第二层71匝疏绕 ![]() 阴极U—V第二段
#p#分页标题#e#
阴极V—W第三段 ![]() 初级Y—Z第二段
![]() 次级第三段 ![]() 阴极U-V第三段 ![]() 初级X—Y第三段 ![]() ![]() 阴极U—V第四段 ![]() 次级第4段 ![]() ![]() 阴极V-W第四段 ![]() 初级Y—Z第三段 ![]() 线包完成,接线端子 ![]() 先测试直流电阻: 1、初级X—Y ![]() 2、初级Y—Z ![]() 阴极V—W ![]() 阴极U—V ![]() 次级0-4 ![]() 次级0-8 ![]() 线包绕好后略微有些变形,需要上夹板整形,已定购了35*60的铁骨架,下周到货就上夹板。 漏感增加是由于初级和次级之间的耦合不佳造成的,若次级绕不满一层,密绕的话就会造成这一层的一边匝数多,另一边放空,这样对于耦合非常不利。但若疏绕的话这一层匝数安排就均匀,耦合自然也就好,漏感非但不会增加,反而会降低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






#p#分页标题#e#






#p#分页标题#e#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